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 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和在校的学生,在田径、球类等项目中跑跳次数过多, 或在体操鞍马、跳箱运动中过多支撑和旋转常可发生小腿骨、前臂尺骨疼痛这种现象叫疲劳性骨膜炎。另外长时间行军也能发生跖骨疲劳性骨膜炎。据统计,此病在运动损伤中约占8 %左右。
一、损伤原理
疲劳性骨膜炎的产生原因, 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过多踏跳和后蹬跑,使小腿的屈拇(趾) 肌群和胫后肌不断收缩、刺激和牵扯; 其骨的附着部分,使该处骨膜和骨质的正常连系遭到破坏; 另一种是由于身体在跑和跳的活动中, 身体的重力和支撑面(或地面) 相互之间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小腿和尺骨,使该部产生的应力受到改变或破坏。在负荷适宜时, 上述两种因素能使骨膜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得到改善, 骨膜和骨质增厚和加固, 对力和应力的负荷能力提高,引起良好的生理性改变。如果受力过大,负荷不当,就会引起骨膜松弛或分离, 骨膜充血, 肿胀, 骨膜下出血, 甚至局部出现骨质脱钙或断裂, 引起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如果在患轻度的或单纯性骨膜炎后能及时适当调整负荷, 则在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过程中同样可产生适应变化,使承受负荷的能力提高。
二、原因
(一) 训练方法和运动量不当, 尤其是过于集中地用足尖进行跨步跑、后蹬跑、高抬腿或跳跃练习等,使小腿屈肌群过度疲劳。
(二) 跑跳的技术动作不正确, 在动作中缺乏应有的放松,脚掌落地时不会缓冲,使下肢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
(三) 场地过硬,跑、跳落地时小腿所受的反作用力太强,增加了局部负荷。
(四) 准备活动不充分, 气温过低, 使肌肉没有充分活动开或较僵硬等。
三、症状---起病缓慢,征象逐渐加重。
(一) 疼痛。开始多在训练后小腿疼痛,较重时在运动中,甚至不运动时也痛。
(二) 肿胀。急性期多有局部肿胀,以小腿下段较明显。
(三) 压痛。在胫骨内侧面、内后缘或腓骨下端较明显,压痛可在一段骨面上存在,也可上下散开,轻重不一。
(四) 结节及肿块。在皮下骨面上有小结节或肿块, 有压痛。
(五) 后蹬痛。这是此病的特殊症状,当用脚尖用力后蹬时,小腿骨即感疼痛。对于长期不见好转的局限性疼痛和压痛, 应考虑到是否有疲劳性骨折的可能。
四、处理
调整下肢负荷量, 患肢休息时将腿抬高, 热水烫洗小腿,按摩,针灸,理疗,局部外敷或注射药物等。小腿应用弹性绷带裹扎。
五、伤后训练
除严重病例或疲劳性骨折外,一般都不必完全停止专项训练, 但要调整跑跳训练量, 尤其是控制足尖跑、跳、蹬地等动作的量。练习量以不加重原来症状为适宜,经一周左右适应后即可加量; 待其再适应后, 再加量, 以使小腿负荷能力逐渐提高。伤后训练要用弹力绷带或布带包裹小腿, 练习后不解去并按摩小腿,烫洗下肢。
六、预防
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合理安排训练量,尤其要注意新手的训练安排; 正确掌握跑跳技术, 注意动作的放松和落地的缓冲;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注意场地和气候等环境的变化,对初从事跑跳的人,应少在过硬的地上做跳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