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关节,或关节有病理性改变,使骨与骨之间相对关节面正常关系破坏,发生移位。外伤性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四肢大关节中以肩、肘脱位为很常见,髋关节次之,膝、腕关节脱位则少见。
(一)分类
1.按脱位程度可分为全脱位及半脱位。
2.按原因可分为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先天性脱位及麻痹性脱位。
3.按远侧骨端的移位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侧方脱位和中央脱位等。
4.按脱位时间和发生次数可分为急性、陈旧性(如脱位3周以上而未复位者)和习惯性脱位(一个关节多次脱位)等。
5.按脱位是否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脱位与开放性脱位。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外伤性关节脱位只有当关节囊、韧带和肌腱等软组织撕裂或伴有骨折时方能发生脱位。具有一般损伤的症状和脱位的特殊性表现。
1.一般症状
(1)肿胀,因出血、水肿使关节明显肿胀。
(2)疼痛明显,活动患肢时加重。
(3)功能障碍 关节脱位后结构失常,关节失去正常活动功能。
2.特殊表现
(1)畸形 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内收或外展和外观变长或缩短等畸形,与健侧不对称。关节的正常骨性标志发生改变。
(2)弹性固定 关节脱位后,未撕裂的肌肉和韧带可将脱位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动活动时有一种抵抗和弹性的感觉。
(3)关节盂空虚 很初的关节盂空虚较易被触知,但肿胀严重时则难以触知。
3.X线检查 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有无脱位、脱位的类型和有无合并骨折,防止漏诊和误诊。
(三)合并症
早期全身可合并多发伤、内脏伤和休克等合并伤,局部可合并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应详细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晚期可发生骨化肌炎,骨缺血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应注意预防。
1.骨折 多发生在骨端关节面或关节边缘部,少数可合并同侧骨干骨折。
2.神经损伤 较常见,多因压迫或牵拉引起,如肩关节脱位可合并腋神经损伤,肘关节脱位可引起尺神经损伤等。
3.血管伤 多因压迫或牵拉引起,如肘关节脱位,可有肱动脉受压。膝关节脱位时腘动脉可受牵拉和压迫,其中少数可有断裂。
4.骨化肌炎 多见于肘关节和髋关节脱位后(详见骨折总论)。
5.骨缺血性坏死 如髋关节脱位后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多在受伤1~2月后才能从X线片上看出。
6.创伤性关节炎 如脱位合并关节内骨折、关节软骨损伤、陈旧性脱位、骨缺血性坏死等,晚期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四)治疗原则
1.伤后在麻醉下尽早手法复位,适当固定,以利软组织修复;及时活动,以恢复关节功能。早期复位容易成功,功能恢复好;复位晚则困难大,效果差。复位中切忌粗暴,要注意防止附加损伤,如骨折、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复位必须达到解剖复位,复位后及时正确的固定是保证软组织损伤修复和防止再脱位的重要措施。一般固定三周后,早期活动,以利功能恢复。
2.开放复位的适应症
对手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特别是合并大血管伤者,应行开放复位,如合并有神经伤,在手法复位后观察1~3个月,大多数可自行恢复,如神经功能无恢复,即应手术探查神经。
3.开放性关节脱位的处理